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VC/PE几家欢喜几家愁:高盛、泛大西洋投资陪跑5年亏掉7% 尚珹资本仅收回九成投资
发布时间:2025-06-11 | 浏览次数:32

新盛客服【威77296577】喜马拉雅,这一在线音频领域的“独角兽”,最终被腾讯音乐集团纳入旗下。6月10日,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宣布将全面收购喜马拉雅100%的股权。据公告透露,这笔交易包括12.6亿美元的现金支付,以及向喜马拉雅股东发行的A类普通股,占其总股本的5.5686%,还有根据业绩表现,向创始股东额外发行的股权激励,最多可达0.37%。

按照腾讯音乐当前的市值计算,这次交易的股权部分价值约为15.97亿美元,整体交易额约为28.57亿美元。这一价格略高于4月份传出的24亿美元报价,但与2021年喜马拉雅冲刺美股时的50亿美元估值相比,已经大幅缩水43%,与2020年E轮融资后的43.45亿美元相比,也减少了三分之一。

喜马拉雅自2012年起以UGC音频平台起步,经过12轮融资,其估值在8年内增长了1259倍。2021年4月,喜马拉雅首次向美国SEC提交招股书,计划在纽交所上市。然而,由于同年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修订草案的出台,百万用户级企业赴美上市需接受审查,该公司在提交招股书5个月后紧急撤回申请。2021年9月,喜马拉雅转向港交所,但申请材料失效,于2022年6月搁浅。2024年4月,喜马拉雅第四次递交招股书,但不久后失效,再也没有新的动作。

投资者不愿为喜马拉雅买单的一个关键原因是,尽管成立多年,喜马拉雅始终未能实现内容变现的商业模式。2018年至2022年,公司累计经调整净亏损高达30.57亿元。2023年,虽然公司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.42亿元,但这主要得益于大幅裁员降本。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,喜马拉雅的平台运营、内容审核和客服团队人数下降了超过50%,销售及营销和内容制作团队的缩减幅度也都在40%以上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喜马拉雅的月均活跃用户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,用户粘性也远不如以前。2022年至2023年,平台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速分别为8.70%和3.91%,与2019年至2021年期间的双位数增长相比,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2023年,移动端应用程序的日均活跃用户收听时长约为130分钟,较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下降了9.72%和8.45%。日活跃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比例约为25%,而2021年至2022年同期这一比例分别为27%和26%,平均月活用户付费率和会员付费率均下滑至11.9%和11.6%。历经多次尝试进入资本市场却屡遭挫折,以及核心业务增长缓慢,喜马拉雅的许多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机构股东已经失去了耐心。从喜马拉雅的估值历程来看,腾讯音乐以28.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,约合人民币205.34亿元,这一价格与2020年E-2轮融资后的估值大致相同。

在本轮新加入的股东中,腾讯投资、尚珹资本Advantech Capital、高盛和泛大西洋投资等机构陪伴喜马拉雅五年,最终却以亏损告终。根据收购交易价值和持股比例计算,尚珹资本Advantech Capital投资近4000万美元,收益约为3628.39万美元,亏损超过9%;高盛和泛大西洋投资分别投入2499万美元和1.10亿美元,最终仅收回2342.74万美元和1.03亿美元,折价约7.0%退出。尽管腾讯投资在两轮投资中累计亏损1269.63万美元,但腾讯系的阅文集团(前盛大文学)自2015年起就已成为股东,B-1轮每股成本仅为0.29元。

腾讯音乐提出的28.57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虽然不及喜马拉雅的巅峰估值,但在资本退潮时却成为了“救命稻草”。对于腾讯音乐来说,收购喜马拉雅不仅填补了其在有声书、播客等长音频内容生态方面的不足,还可以与喜马拉雅的车载和智能硬件用户场景实现互补和协同效应。整合喜马拉雅后,腾讯音乐将构建起“QQ音乐+酷狗+酷我+懒人听书+喜马拉雅”的音频生态链,月活跃用户总数超过5亿,覆盖音乐、有声书、播客等多个场景。


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

·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88号
·电话:400-888-8888 ·邮箱:admin@admin.com
Copyright © 2022 茶叶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.
[ 苏ICP123456 ] XML地图 网站模板